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

如何在節慶IMC(以母親節為例)

如何做?
(1)先釐清目標市場?
媽媽本人、送禮物的孩子、想慰勞媽媽的先生。

(2)他們平常接收的媒體是?
媽媽本人:電視廣告、電視購物居多。
孩子:網路、電視廣告、雜誌。
先生:報紙、廣播。

(3)怎樣的商品和行銷手法對他們會產生購買慾望?
媽媽本人:
"美麗"的商品最能吸引媽媽,所以化妝品、保養品、塑身衣、衣服、鞋子…,最適合主攻此節日的當事人。以"犒賞自己"為行銷重點,在電視購物和電視廣告上,讓現在當紅的"大嫂團"做廣告,讓媽媽產生與那些人妻產生共嗚,繼而產生購買慾望。

小孩:
"健康"的商品最能吸引孝順的小孩,保健食品、運動器材、健康檢查…等相關產品,最適合在年輕人會接觸的媒介上廣告。以"為母親的健康把關"為行銷訴求,並且用特價及已經包裝好的產品組合來吸引年輕人選購。省去年輕人選購商品的困擾,並且因為年輕人的比價功力較強(網路搜尋),若是價格有打折,就可很容易的吸引購買,如果能宅配,更是深獲年輕人喜愛。

媽媽的先生:
"容易購買"且"簡單明瞭"是這類族群最先考量的。只要有廣告,告訴先生說:「母親節就是要買這個送老婆!老婆收到這個禮物會心情很好!」讓他們省去思考的時間,又可以表達自己體貼的心意,這是他們最需要的。我覺得廣播是很適合的廣告工具,先生在開車的時候,在廣播裡聽到了母親節商品的廣告,知道了商品的訴求,只要撥出廣告的免付費電話,就可以馬上完成訂購商品,這是最簡單的購物方式。

IMC的優勢:
一年當中有幾個銷售高峰,一個月的營業額通常強占一年營業額的1/4到1/3不等。以母親節為例,這是一年中目標顧客最明確,而且擁有龐大的商機人口(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有媽媽、奶奶或者自己為人母、或者有乾媽、或者視為親娘的姑姑、阿姨…之類的,反正總有一個類母親的對象可以瞭表心意)
在這種過節氣氛之下,行銷戰便是各廠商大顯身手的時候了:商品大打"母親專屬"的字樣;價格大打"犒賞母親的限定特價";通路大玩"體恤媽媽滿千送百"的數字遊戲;廣告大打"感恩、溫馨、孝順"的催淚戲碼。反正,只要在這整個被母親節氛圍占據的一個月裡,你會覺得自己非得要買個禮物來送一下,否者真是很不孝;甚至在重重強力行銷和誘人的特價之下,你覺得不趁這個時候沾母親節的好處,不買東西送自己都覺得可惜。

IMC的劣勢:
我覺得所有的事情都不可過頭了,行銷也是。就像很多汽車廣告,都大打"幸福"和"地位"似乎擁有這樣的車子,就能擁有幸福或地位,當人性中原本很單純的部分和感動,被物化為商品,反而讓人覺得沒了感動,甚至這種廣告看多了,還有些反感。情人節也是,現在一年有三個情人節,我覺得應該改成"商人節"吧!情感被商業過度操弄之下,有一天,消費者終究會疲乏。就像以前的農業社會,大家對於"過年"有著深深的期待,而且過年真的有濃濃的年味,但現在因為平常就是大魚大肉,隨時都穿衣服、隨時都在享受,"平常"就跟"過年"沒兩樣。如果說過度的行銷是重口味,總有一天這些重口味將滿足不了消費者的胃口,或者,有一些人開始期待"清淡",不再吃重口味行銷這一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